400-007-1218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视觉激光打标机操作与保养规程手册(2025最新版)

来源:博特精密发布时间:2025-07-15 10:18:06

视觉激光打标机作为集成了高精度CCD摄像系统与激光打标技术的先进设备,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确保设备长期稳定运行、保持高效性能并延长使用寿命,特制定本操作与保养规程。本规程结合2025年最新技术标准与实践经验,涵盖设备操作流程、日常维护保养、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适用于各类视觉定位激光打标设备,包括紫外激光打标机、光纤激光打标机等机型。


微信截图_20250715102427.png


一、设备操作规范

1. 开机准备流程

视觉激光打标机的正确启动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必须严格按照以下步骤执行:

1. 环境检查:确认工作环境温度保持在5-40℃范围内,相对湿度30-80%(无冷凝),设备周围有足够通风空间且无强烈振动源。检查设备表面及工作台面清洁度,移除无关物品。

2. 冷却系统检查:打开设备外壳检查冷却水箱水位,确保水位超过水箱刻线,水管无缠绕折叠。使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作为冷却介质,严禁使用自来水或矿泉水。若设备配有水滤化系统,应定期更换冷却水(一般3个月更换一次;无过滤系统的设备需每月更换)。

3. 光学系统预检:快速检查CCD相机镜头、激光扩束镜和全反镜片表面是否有明显污垢或损伤。如有污染,需按照"镜面清理"规范处理后再开机。

4. 电源连接:确认设备电源线连接牢固,接地线可靠接地(接地电阻≤4Ω),这是防止精密振镜头和激光器损坏的关键措施。

2. 标准开机程序

视觉激光打标机的开机必须遵循严格的顺序,错误的操作可能导致设备损坏:

1. 接通总电源:插入钥匙开关并顺时针旋转至"开"位置,此时主电源指示灯应亮起。部分机型需先打开外部供电电源的空气开关。

2. 启动冷却系统:按下冷水机开关,观察显示屏确认水温正常(通常设定为环境温度低5℃左右,夏季30℃环境可设为25℃)。等待30秒左右确保水循环正常。

3. 启动控制系统:开启工控计算机电源,进入打标软件系统(如ExCad2.5.3等),导入测试文件进行空打标一次以初始化系统。

4. 激光系统上电:确认冷却系统运行正常后,打开激光电源开关,将电流调节旋钮逆时针旋至最低(通常5A左右),按下运行开关。

5. 激活视觉与打标组件:依次启动Q开关电源(使激光头进入工作状态)、振镜驱动器电源(电流调至正常值)、红光定位系统。此时设备完成启动,可接受操作指令。

*表:视觉激光打标机开机关键步骤与注意事项*

步骤操作内容注意事项异常处理
1.电源启动接通主电源与外部供电检查接地是否可靠如无反应检查线路
2.冷却系统启动冷水机并监测水温水位不足时禁止开机水温异常立即停机
3.控制系统启动电脑及打标软件软件需完全加载系统卡顿需重启
4.激光系统开启激光电源并调节电流电流必须从最低调起无激光输出检查光路
5.组件激活启动Q头、振镜与红光按顺序依次启动组件故障需专业维修


3. 打标操作流程

设备正常启动后,按以下规范进行打标作业:

1. 工件定位:将待打标工件放置在工作平台上,使用CCD视觉系统进行自动定位。对于不规则工件,可通过软件手动调整识别区域。确保工件表面无大面积厚积尘,以免影响打标效果和视觉定位精度。

2. 参数设置:根据材料类型在打标软件中选择预设参数组,或手动调整激光功率(通常20-100%)、打标速度(1000-7000mm/s)、频率(20-80kHz)等参数。紫外激光打标机需特别注意功率设置,避免过高能量损坏工件表面。

3. 焦距校准:通过调节激光镜头升降装置,使红光聚焦点清晰落在工件表面。标准工作距离通常为210mm(视机型而定),可使用同高度试件进行测试。

4. 打标测试:在正式打标前,必须进行测试打标。观察打标位置是否准确(视觉定位误差应≤0.05mm)、线条是否清晰连续、有无过烧或深度不足现象。如不合格需重新校准。

5. 批量生产:测试合格后开始正式打标。操作人员需全程佩戴激光防护眼镜(OD4+级别)和防尘口罩,避免直视激光束和吸入加工产生的微粒。打标过程中严禁用手或其他物品接触光束路径。

4. 标准关机程序

生产任务完成后,必须按规范顺序关闭设备:

1. 停止打标作业:保存所有加工文件,退出打标软件并正常关闭Windows系统。

2. 激光系统断电:将激光电流调节旋钮逆时针旋转至最低(5A左右),关闭运行开关和激光电源开关。这是保护激光器的关键步骤,直接断电可能导致氪灯或激光模块损坏。

3. 组件关闭:依次关闭振镜驱动器电源、Q开关电源,最后关闭红光定位系统。各组件电源指示灯应熄灭。

4. 冷却系统停机:等待约30秒后关闭冷水机,确保激光器充分冷却。部分高功率设备需等待更长时间(参考设备手册)。

5. 总电源切断:逆时针旋转钥匙开关至"关"位置,拔下钥匙由专人保管。最后断开外部供电电源的空气开关。

6. 设备整理:盖上镜头保护盖,清洁工作台面,填写设备使用记录表。

二、日常维护保养规程

1. 每日保养项目

操作人员需在生产前完成以下日常点检与保养工作:

1. 外观清洁:使用微纤维抹布擦拭设备外壳、控制面板和工作台面,确保无灰尘、油污和金属碎屑堆积。清洁时禁止使用湿布或含腐蚀性溶剂的清洁剂。设备摆放区域应保持整洁,无杂物堆放。

2. 光学系统检查:
- 镜面清洁:用专用镜头纸或无绒布蘸取99.5%以上纯酒精,沿镜片镀膜纹路方向轻轻擦拭扩束镜、全反镜和聚焦镜。每清洁一次更换擦拭面,避免交叉污染。
- 视觉镜头维护:CCD相机镜头使用专用清洁笔或压缩空气除尘,顽固污渍可用镜头清洁液处理,严禁用手直接触摸镜面。

3. 安全检查:
- 紧急停止测试:按下急停按钮确认设备立即停止所有运转,各运动部件(振镜、工作台等)应瞬间停止。
- 接地检查:查看接地线连接是否牢固,接地电阻应≤4Ω。
- 防护装置确认:检查安全光栅、防护罩等是否完好,功能正常。

4. 冷却系统监测:记录水箱水温(通常20-28℃)、水位和水质情况,检查水管有无渗漏。冷却水温度设置应比环境温度低5℃左右,防止结露。

*表:视觉激光打标机每日点检记录表示例*

点检项目方法/工具标准结果负责人
设备外观清洁目视/抹布无灰尘污渍合格张三
镜面清洁度白手套检查无指纹污痕合格张三
紧急停止功能按压测试立即停止合格张三
冷却水水位目视检查高于最低线合格张三
CCD对位精度标准试片测试≤0.05mm0.03mm张三


2. 每周保养项目

设备管理员需每周执行以下维护工作:

1. 散热系统维护:
- 使用风枪清除电源柜、控制箱和激光器散热风扇的积尘,特别是通风口滤网。清洁后检查风扇运转是否平稳,有无异常噪音。
- 检查水泵运行状态,确认运转噪音≤65dB,电机温度≤80℃。异常发热可能预示轴承磨损或水路堵塞。

2. 管道系统检查:目视检查所有水冷管道(激光器、Q开关等)有无老化、裂纹或渗漏,接头是否牢固。发现渗漏应立即停机维修。

3. 运动部件润滑:对导轨、丝杆等机械传动部件添加适量专用润滑油(如锂基润滑脂),清除旧油脂和金属碎屑。润滑后手动移动工作台检查运行顺畅度。

4. 光路校准检查:使用标准测试板检查打标位置精度,如发现偏差超过0.1mm,需按照设备手册进行光路校准。紫外激光设备需特别注意振镜校准。

3. 月度保养项目

每月需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更全面的设备维护:

1. 电气系统检查:
- 断电后打开电气柜,检查各线路接头是否氧化松动,线缆绝缘层有无破损。
- 使用万用表检测接地电阻(≤4Ω)和各电源模块输出电压(参照设备标称值)。

2. 光学系统深度维护:
- 拆卸并全面清洁所有光学镜片(扩束镜、全反镜、聚焦镜等),检查镀膜是否有划伤或脱落。
- 校准激光光路与CCD视觉系统的同轴度,确保打标位置与视觉定位完全匹配。

3. 冷却系统维护:
- 彻底更换冷却水并清洗水箱,去除水垢和微生物膜。建议使用蒸馏水或专用冷却液。
- 检查水过滤器是否堵塞,必要时更换。对于无过滤系统的设备,应增加更换频率。

4. 机械结构检查:检查各运动部件的轴承间隙和皮带张力,调整至设备手册规定值。发现明显窜动或松动应及时更换部件。

4. 年度大保养

每年至少一次由厂家或专业服务工程师执行全面保养:

1. 激光器维护:检测激光输出功率衰减情况,如超过15%需考虑更换氪灯或激光模块。YAG激光器的氪灯一般使用寿命为800-1000小时。

2. 光学系统更换:根据使用时长和检查结果,更换老化的镜片(如全反镜、聚焦镜等),确保透光率和聚焦性能。

3. 控制系统升级:更新打标软件至最新版本,升级控制系统固件,备份所有参数设置。

4. 全面性能测试:使用标准测试板检测打标精度(±0.02mm)、重复定位精度(±0.01mm)和最大打标速度等指标,生成设备性能报告。

三、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1. 激光安全防护

1. 人员防护:操作人员必须佩戴专用激光防护眼镜(针对设备波长选择,OD值≥4),避免直视激光束或反射光。紫外激光还需防护皮肤暴露。

2. 工作区域管理:设备周围应设置激光警示标志和安全围栏,非操作人员不得进入工作区。打标过程中严禁将身体任何部位放入光路。

3. 光束控制:在未安装防护罩的情况下严禁运行设备。调试光路时使用最低功率(≤5%),并确保光路中有光束终止器。

2. 电气安全

1. 断电操作:进行任何维护工作前,必须关闭主电源并拔掉插头。电气检查需确认电容器已放电完毕。

2. 防短路措施:电源部分壳盖必须锁紧,防止金属异物掉入造成短路。定期检查线缆绝缘状况。

3. 接地要求:设备外壳、激光电源、控制箱等都必须可靠接地,接地线截面积≥4mm²。

3. 紧急情况处理

1. 设备异常:如发现异常噪音、烟雾、异味或冷却水泄漏,应立即按下急停按钮,断开总电源,并通知专业维修人员。

2. 火灾处理:配备专用激光设备灭火器(通常为CO2型),禁止使用水基灭火器扑灭电气火灾。

3. 人员伤害:如发生激光灼伤,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就医。吸入加工烟雾应移至通风处,严重者送医。

四、常见故障处理指南

1. 激光输出异常

1. 无激光输出:
- 检查激光电源连接和开关状态
- 确认冷却系统正常运行,水温在设定范围内
- 检查氪灯状态,如电极发黑或炸裂需更换(寿命通常800-1000小时)
- 检查Q开关工作状态和光路是否完整

2. 激光能量不足:
- 检查电流设置是否正确,逐步提高至工作电流
- 清洁光学镜片,特别是输出镜和扩束镜
- 检查激光器功率衰减情况,如超过15%需专业维护

2. 视觉定位故障

1. 定位偏差大:
- 清洁CCD镜头和光源,确保成像清晰
- 重新校准视觉系统与激光打标位置
- 检查工件定位夹具是否松动或磨损

2. 无法识别标记:
- 调整光源亮度和角度,优化成像对比度
- 检查视觉软件参数设置,必要时重新训练模板
- 确认工件表面无强烈反光或阴影干扰

3. 机械运动问题

1. 振镜运动异常:
- 检查振镜电源连接和信号线
- 清洁振镜电机编码器,检查有无机械卡阻
- 重新校准振镜零点位置

2. 工作台移动不畅:
- 清洁导轨并重新润滑
- 检查皮带张力或丝杆螺母间隙
- 确认电机驱动器工作正常

五、设备保养记录与文档管理

1. 记录保存要求

1. 日常点检记录:操作人员需填写《设备日常点检表》,记录外观清洁、镜面状态、冷却系统等项目的检查结果,签字确认。

2. 维护保养记录:设备管理员负责填写《设备维护保养记录表》,详细记录每周、每月保养内容,更换的零部件及耗材,异常情况处理等。

3. 故障维修记录:任何设备故障及维修情况都应记录在《设备维修履历表》中,包括故障现象、原因分析、处理措施和更换部件等信息。

2. 文档管理规范

1. 技术文档存档:设备使用说明书、维护手册、电气图纸等技术资料应集中保管,电子版备份在专用服务器。

2. 软件备份:定期备份打标软件参数设置、标记模板和加工程序,建议采用"本地+云端"双备份策略。

3. 记录保存期限:日常点检记录保存1年,维护保养记录保存3年,大修记录和设备改造记录永久保存。

六、附则

1. 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2. 所有操作和维护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3. 设备重大维修或改造后,应更新相应操作规程并重新培训人员。
4. 本规程应根据设备技术发展定期评审和更新,确保与最新标准保持一致。

编制:设备管理部  
审核:技术质量部  
批准:总经理办公室  
发布日期:2025年7月  
版本号:V3.2  

*注:本规程适用于视觉定位紫外激光打标机、光纤激光打标机等机型,具体操作请结合设备厂家提供的技术手册执行。*

推荐新闻

在线客服

提交信息,免费获取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