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7-1218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4680圆柱电池全极耳激光焊接工艺解析

来源:博特精密发布时间:2025-11-08 07:00:00

好的,这是一篇关于4680圆柱电池全极耳激光焊接工艺的详细解析,约800字。



4680圆柱电池全极耳激光焊接工艺解析


随着电动汽车对高能量密度、快速充电和低成本需求的日益迫切,特斯拉引领的4680大圆柱电池应运而生。其最核心的技术革新之一,便是采用了“全极耳”设计。这一设计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电池的电流收集方式,也对与之匹配的激光焊接工艺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一、全极耳设计:焊接对象的重构


要理解焊接工艺,首先必须理解焊接对象。


1.传统电池的痛点:传统18650或21700电池采用单个或少量极耳,电流需从整个极片汇集到小小的极耳点,导致内阻高、产热大,限制了快充性能和大功率输出。


2.全极耳的革新:4680电池直接将正负极集流体(铝箔和铜箔)的整个边缘暴露出来,形成一个与电池壳体高度/盖板直径相当的“全极耳”端面。这相当于将无数个微小极耳并联,使得电流可以均匀、短路径地流入/流出,极大降低了内阻和热损耗。


然而,这一设计也意味着焊接接口从传统的“点-线”或“线-线”接触,转变为“面-面”接触。焊接对象是极薄的箔材(通常为10-20μm)堆叠而成的数千层结构,这对焊接的均匀性、一致性和热控制要求达到了极致。


二、激光焊接工艺的核心挑战与技术对策


激光焊接因其能量密度高、精度好、易于自动化等优点,成为连接全极耳与集流盘/壳体的不二之选。但其工艺难度也陡然提升。


主要挑战:


1.飞溅控制:这是最大的难点。数千层极薄的箔材在瞬间被高能量激光熔化时,内部的电解液残留、金属蒸汽等极易引发剧烈飞溅。飞溅物不仅污染电芯,可能导致内部短路,还会造成焊接材料损失,形成气孔、虚焊,严重影响连接强度和导电性。


2.熔深与热影响区控制:焊接需要足够的熔深以确保箔材之间、箔材与集流盘之间实现冶金结合。但激光能量稍有过剩,就可能击穿仅0.2-0.3mm厚的壳体底部,或损伤内部的隔膜,导致电池报废。热输入必须极其精确。


3.间隙容忍度:全极耳端面与集流盘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微观间隙。激光焊接对间隙极为敏感,间隙过大会直接导致焊接失败。如何保证所有箔层都能与集流盘良好接触是一大难题。


4.焊缝一致性:需要在圆周方向上形成一道连续、均匀、无缺陷的环形焊缝。任何一段的弱焊都会成为电流传输的瓶颈和机械强度的薄弱点。


关键技术对策:


1.光束调制与摆动焊接技术:


传统固定光斑焊接能量过于集中,易产生飞溅和孔洞。


光束摆动焊接是当前的主流解决方案。通过让激光焦点在焊接路径上以极高频率进行圆形、八字形或线性摆动,将集中的“点”能量分散到一个“面”上。这能有效搅动熔池,使气泡有足够时间逸出,同时降低峰值温度,实现“软焊接”,显著减少飞溅(可降低90%以上),并提高对装配间隙的容忍度。


2.多参数协同精准控制:


功率曲线控制:采用斜坡上升和下降的功率控制,避免起焊/收焊时的缺陷。


焊接速度与节奏:与摆动参数配合,找到最优的焊接速度,确保每个区域受热均匀。


保护气体:使用高纯度的氩气等保护气体,以特定角度和流速吹向熔池,有效隔绝空气,防止氧化,并辅助抑制飞溅。


3.实时监测与质量控制:


集成PLASMA(等离子体)监测和红外热成像等传感器,实时检测焊接过程中的等离子体信号和温度场变化。一旦发现异常信号(如飞溅、未焊透),系统能立即记录并报警,实现100%在线质量监控和不良品筛选。


三、焊接工艺流程简述


以正极与集流盘的焊接为例:


1.预处理:将卷绕形成的全极耳电芯端面进行碾压平整,确保所有箔层高度一致且与集流盘紧密贴合。


2.定位与夹紧:将集流盘精准定位在电芯端面,并施加适当的压力,消除宏观间隙。


3.激光焊接:编程好的机器人带动摆动焊接头,沿集流盘圆周轨迹进行焊接。整个过程在毫秒级内完成,参数由上述核心技术精确控制。


4.质量检验:通过外观检查、实时监测数据回溯以及抽样进行X-Ray和金相分析,确保焊接质量。


四、总结与展望


全极耳激光焊接是4680电池量产的核心瓶颈,也是其性能优势得以实现的关键保障。它不再是简单的“缝合”,而是一项涉及光、机、电、热、材料等多学科交叉的精密“微创手术”。未来的工艺发展将更加聚焦于:


智能化:利用AI算法对海量焊接数据进行分析,实现参数的自适应优化和缺陷的智能预测。


新工艺探索:如复合焊接(激光+超声)等,以期在更低热输入下实现更可靠的连接。


可以说,谁真正掌握了高效、稳定、低损耗的全极耳激光焊接工艺,谁就在下一代大圆柱电池的竞争中占据了制高点。


推荐新闻

在线客服

提交信息,免费获取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