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7-1218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动力电池激光焊接学术研究热点

来源:博特精密发布时间:2025-11-07 06:24:00

好的,这是一篇关于动力电池激光焊接学术研究热点的800字综述。



动力电池激光焊接学术研究热点综述


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作为其“心脏”的动力电池,其性能、安全与制造成本备受关注。激光焊接技术因其高精度、高效率、低热影响及易于自动化等突出优势,已成为动力电池制造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工艺。当前,学术与工业界的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以下几个前沿方向。


1.异种材料焊接性与界面行为研究


动力电池内部结构复杂,涉及多种材料的连接,如铝-铜(电池极耳与导线)、铜-钢(电池模组连接)、以及铝/铜与高分子隔膜的密封等。其中,铝-铜异种金属焊接是最大的挑战之一。由于二者在物理化学性质(熔点、导热率、线膨胀系数)上存在巨大差异,极易在焊缝中形成硬脆的金属间化合物,如Al?Cu、AlCu等,导致接头导电性下降、力学性能恶化、裂纹敏感性增高。


当前研究热点在于通过调控激光波形(如采用摆动焊接、环形光斑)、优化工艺参数(功率、速度、离焦量)以及使用复合热源(如激光-电弧复合焊)等方式,精确控制热输入,抑制IMCs的生成与生长。同时,学者们正深入探究焊接过程中的熔池流动行为、元素扩散机制以及界面反应动力学,旨在从机理层面指导工艺优化,实现高强、高导、低缺陷的优质接头。


2.焊接过程智能监控与质量在线评估


动力电池对焊接质量的“零缺陷”要求极高,任何一个微小的气孔、飞溅或未熔合都可能导致电池性能衰减甚至安全事故。传统的焊后破坏性检测无法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求。因此,实现焊接过程的智能监控与质量的在线评估成为研究热点。


该方向主要依赖于多信息传感技术的融合。通过采集焊接过程中的等离子体光/声信号、熔池视觉图像、热辐射信号等,结合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算法,建立这些信号特征与焊接缺陷(如飞溅、塌陷、咬边)之间的映射关系。最终目标是开发出能够实时识别缺陷、预测质量,并能主动反馈调节工艺参数的智能焊接系统,实现从“事后检测”到“事中控制”的跨越。


3.低飞溅、无飞溅焊接技术开发


焊接飞溅不仅污染电池表面、影响产品美观,更可能损伤电芯本体或导致内部短路,是动力电池生产中力求杜绝的现象。飞溅的产生与“匙孔”的不稳定坍塌密切相关。


研究热点集中在通过激光调制技术来稳定匙孔。例如:


波形调制技术:采用脉冲激光或对连续激光进行高频调制,通过精确控制能量的输入节奏,避免过度沸腾。


光束摆动技术:使激光束以圆形、∞字形等路径高速扫描,可以搅动熔池、扩大匙孔开口,显著提升匙孔稳定性,已被证明是抑制飞溅、减少气孔的有效手段。


蓝光激光器等新型光源的应用:铜、铝等金属对波长更短的蓝光(约450nm)吸收率远高于传统的红外激光,可以实现“冷加工”,从源头上减少气化和飞溅,是极具潜力的前沿方向。


4.轻量化与新材料适配的新型焊接工艺


为提升电池包的能量密度,电池结构正向更薄、更轻的方向发展,出现了大量使用铝合金、高强钢的轻量化箱体。同时,硅基负极等新材料的应用也对焊接提出了新挑战。


针对超薄板材(<1mm)的焊接,防止焊穿和变形是关键。研究人员正探索短脉冲激光焊、远程激光焊等低热输入工艺。此外,激光焊接与连接(如激光钎焊、激光填丝焊)在电池模组与Pack组装中的应用,以及其与粘接、机械连接等混合连接技术的协同效应,也是当前的研究重点。


总结


综上所述,动力电池激光焊接的学术研究正从传统的工艺参数优化,向更深层次的机理探究、更智能的过程控制、更精密的缺陷抑制以及更前沿的工艺创新方向发展。这些研究热点的突破,将直接推动动力电池制造向着更高效、更可靠、更智能的方向迈进,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推荐新闻

在线客服

提交信息,免费获取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