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7-1218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COB激光打标工艺流程全解析:7步精准实现高质量标记与广泛应用

来源:博特精密发布时间:2025-10-31 09:24:00

在当今精密电子制造领域,对产品标识的要求越来越高:既要清晰永久,又不能损伤内部敏感的芯片。COB(ChiponBoard)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集成电路封装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类智能卡、传感器、LED显示屏模组等产品中。而在COB封装完成后,在其黑色环氧树脂胶体表面进行打标,是整个工艺流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本文将深入解析COB激光打标工艺的全流程,揭示其如何实现高效、精准、无损的标记。



一、什么是COB激光打标?


COB激光打标,特指使用特定波长的激光器(通常是光纤激光器或紫外激光器),在已完成封装的COB模块的黑色环氧树脂胶体表面,通过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灼刻出所需的文字、图形、二维码或序列号等信息。


其核心挑战在于:在不损伤下方脆弱的芯片、金线和电路的前提下,在粗糙且颜色较深的树脂表面形成高对比度、清晰耐久的标记。


二、COB激光打标工艺流程(7步详解)


整个COB激光打标工艺是一个精密、连贯的系统工程,其标准流程可分为以下七个核心步骤:


第一步:来料检验与准备


在打标前,必须对COB半成品进行严格检验。检查内容包括:


胶面平整度:确保环氧树脂胶面平整、无气泡、无凹陷,否则会导致打标深浅不一。


清洁度:胶体表面需洁净,无油污、灰尘或其他污染物,以免影响激光吸收和标记效果。


电路功能:通过电性能测试,确保芯片功能正常,避免对不良品进行无效加工。


第二步:夹具设计与定位


这是确保打标精度的基础。根据COB模块的尺寸和形状,设计专用的治具(夹具)。治具的作用是:


精确定位:将COB模块牢牢固定在同一位置,保证每个产品打标位置的一致性。


快速换型:便于在生产不同型号产品时快速更换,提升生产效率。


防静电保护:治具材料通常具备防静电功能,保护内部芯片免受静电损伤。


第三步:图形/内容设计


使用激光打标机配套的软件(如EZCAD等),设计需要打标的标记内容。这可以是:


固定内容:如公司Logo、产品型号、认证标志等。


可变数据:如序列号、二维码、生产日期、批次号等。软件支持数据库连接,可实现自动流水号生成和跳变。


第四步:激光参数调试(核心环节)


这是整个工艺的灵魂,直接决定标记质量和产品良率。调试的核心参数包括:


激光功率:功率过高会烧穿胶体,损伤金线;功率过低则标记不清。需找到最佳临界值。


打标速度:激光头移动的速度。速度过快标记浅,过慢则可能导致材料过度碳化。


频率:激光脉冲的重复频率。调整频率可以改变作用于材料上的热积累,影响标记的颜色和深度。


填充线间距:对于图形或文字的填充密度。间距过大会有扫描线痕迹,过小则效率低且热影响区大。


场镜选择:决定打标范围和精细度。通常COB打标范围较小,选用焦距合适的场镜以获得更小的光斑和更高的精度。


调试目标是在树脂表面产生一个“发泡”或“浅色化”的物理化学反应,形成与黑色背景对比鲜明的白色或浅灰色标记,而非“烧蚀”出深坑。


第五步:视觉定位与对焦


对于高精度要求的COB产品,会采用CCD视觉定位系统。系统通过摄像头捕捉产品上的特征点(如边角或预先制作的标记),与软件中预设的坐标进行比对,自动补偿产品因治具公差或放置偏差带来的位置偏移,确保打标内容始终落在指定区域。同时,激光头通过自动对焦系统,确保激光焦点精确落在胶体表面。


第六步:执行打标与实时监控


所有参数设置并定位无误后,启动打标程序。激光束按照预设的路径和参数在胶体表面进行扫描,完成标记。现代激光设备通常配备实时监控系统,监测激光输出状态,确保过程稳定。


第七步:标记质量检验与清洁


打标完成后,取下产品进行最终检验。


外观检验:在适当的光源下,人工或使用机器视觉系统检查标记的清晰度、对比度、完整性和位置准确性。二维码等需进行识读率测试。


清洁:使用软毛刷或离子风机轻轻去除打标过程中产生的微量烟尘残留,保持产品洁净。


至此,一个完整的COB激光打标流程结束,产品可流入下一道组装或包装工序。


三、COB激光打标的优势


1.永久性标记:标记与产品本体同寿命,耐磨损、耐腐蚀、耐高温,无法轻易篡改。


2.非接触式加工:无机械应力,避免了传统印刷方式可能导致的物理损伤。


3.高精度与灵活性:可打印极细小的文字和复杂的二维码,软件控制内容,灵活多变。


4.环保高效:无需油墨、溶剂等耗材,属于清洁加工,运行成本低,效率高。


5.高一致性:计算机控制,确保亿万次打标效果高度一致。


四、应用领域


COB激光打标技术广泛应用于:


智能卡与RFID:银行卡、身份证、门禁卡等内部的COB模块。


传感器模组:CMOS图像传感器、生物识别传感器。


LED显示行业:LED显示屏的驱动与控制单元。


汽车电子:ECU(电子控制单元)、胎压监测模块。


消费电子:手机、穿戴设备内部的微型核心模块。


结语


COB激光打标工艺是现代微电子封装中一项不可或缺的精加工技术。它完美地平衡了“标记效果”与“芯片安全”之间的矛盾。通过严谨的工艺流程和精细的参数控制,它不仅赋予了产品独一无二的身份标识,更在微小方寸之间,展现了高端制造业的智能化、精密化与可靠性水平。随着物联网和智能设备的普及,这项技术的地位将愈发重要。


关于COB激光打标的5个问答(FAQ)


Q1:为什么COB激光打标通常选择光纤或紫外激光器?


A1:这主要取决于材料对激光波长的吸收率。COB封装的黑色环氧树脂对1064nm(近红外,光纤激光器)和355nm(紫外)波长的激光有很好的吸收效果。光纤激光器热效应相对明显,通过精确控制可实现树脂的“发白”效果;而紫外激光器属于“冷加工”,几乎无热影响,能通过光化学作用直接破坏材料分子键实现标记,对芯片更安全,特别适用于超薄胶层或对热极度敏感的COB产品。


Q2:COB激光打标有时会出现标记不清或烧焦现象,主要原因是什么?


A2:这通常由以下原因造成:


参数不当:功率过高或速度过慢会导致材料过度碳化(烧焦);功率过低或速度过快则能量不足,标记不清。


焦距不准:激光焦点没有准确落在工件表面,导致光斑能量密度不足。


材料不均:不同批次的环氧树脂配方可能存在微小差异,导致对激光的吸收率变化。


胶面污染:表面的油污会影响激光能量的吸收和转化。


Q3:COB激光打标会损伤内部的芯片和金线吗?如何避免?


A3:在参数设置正确的情况下不会。避免损伤的关键在于:


精确控制能量:将激光能量严格控制在仅能改变树脂表面颜色(发生物理化学变化)的阈值内,而不足以烧蚀穿透胶体层。


严格控制打标深度:COB的封装胶体有一定厚度,激光标记仅在表面几微米到十几微米的深度进行,远未到达芯片和金线所在的位置。


工艺验证:在新产品导入时,会通过金相切片分析等方式,验证打标工艺对内部结构无任何影响。


Q4:COB激光打标的二维码,其数据容量和识读率如何保证?


A4:为保证高识读率:


选择合适的二维码类型:如DataMatrix码因其可靠性高而被广泛采用。


保证足够的对比度:浅色标记与深色背景的对比度是识读的基础。


控制模块尺寸:在有限的打标区域内,合理设计二维码的模块(黑白小方块)大小,确保扫码设备能够清晰分辨。


预留静区:在二维码周围预留足够的空白区域。


进行识读测试:使用工业级读码器进行验证,确保识读率达到99.5%以上。


Q5:相比传统的油墨印刷,COB激光打标的成本和效益如何?


A5:从初始投资看,激光设备成本高于油墨印刷机。但从长期和综合效益看,激光打标更具优势:


运行成本低:无需持续购买油墨、溶剂、印版等耗材。


无废品废液:环保合规成本低。


生产效率高:数字化工序,无需制版、换版,打标速度极快。


质量与价值提升:提供永久性、防伪的标记,提升了产品的可靠性和品牌形象。


维护简单:设备稳定性高,维护工作量小。


因此,对于追求高品质、高效率和长期生产的制造商而言,COB激光打标的总体拥有成本(TCO)和投资回报率(ROI)更具竞争力。


推荐新闻

在线客服

提交信息,免费获取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