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7-1218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精密划片机样机测试与验收标准

来源:博特精密发布时间:2025-11-04 02:00:00

1.前言



精密划片机是半导体封装、LED、集成电路、先进陶瓷及玻璃等脆硬材料加工领域的关键设备。其性能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切割质量、生产效率和成本。为确保新开发的划片机样机满足设计规格与客户生产需求,特制定本测试与验收标准。本标准旨在提供一个系统、客观、可量化的评估框架,作为样机交付、性能确认及最终验收的依据。


2.测试与验收目标


验证性能指标:确认样机的各项技术参数是否达到或超过设计规格书的要求。


评估稳定性与可靠性:在模拟实际生产环境下,检验设备的长期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


确保功能完备性:检验所有软件功能、硬件模块及安全保护措施是否正常工作。


明确验收准则:为供需双方提供一个清晰、公正的验收依据,降低交付争议。


3.测试环境与条件


环境要求:


温度:23°C±2°C


湿度:45%~65%RH


洁净度:优于Class1000(千级)或根据工艺要求。


?地基与防震:设备应安装在稳固的防震地基或高性能气浮隔振平台上。


电源:稳定,电压波动≤±5%,具备良好接地。


测试材料:


标准测试片:4英寸/6英寸硅晶圆(厚度视规格而定)、蓝宝石衬底、陶瓷基板等。


切割刀片(砂轮):采用全新、与设备规格匹配的标准刀片。


辅助材料:UV膜、蓝膜、框架等。


4.测试内容与验收标准


4.1机械与运动系统性能测试


4.1.1主轴性能测试


测试方法:使用动平衡仪和转速计,在不同转速档位(例如30,000RPM,40,000RPM,60,000RPM)下运行主轴。


验收标准:


转速精度:设定值与实测值误差≤±1%。


振动幅度:在最高转速下,主轴径向振动≤1.0μm。


启停时间:从启动到达到设定转速的稳定时间符合设计指标(如<10s)。


噪音:在正常运行时,设备前方1米处噪音≤75dB。


4.1.2定位精度与重复定位精度测试


测试方法:使用激光干涉仪或高精度光栅尺,对X、Y、Z三轴进行全行程测量。


验收标准:


定位精度:≤±2μm。


重复定位精度:≤±1μm。


(关键)直线度与垂直度:X/Y轴直线度≤3μm/全行程,X/Y轴垂直度≤5arc-seconds。


4.1.3工作台平整度(TiltTableFlatness)


测试方法:使用千分表或平面度干涉仪测量真空吸附工作台表面。


验收标准:全平台平面度≤5μm。


4.2视觉对位系统测试


测试方法:


1.重复对位精度:使用带有标准标记的测试片,系统自动对同一标记点重复进行至少20次识别和对位。


2.识别成功率:使用不同材质、不同对比度的测试片,进行批量对位测试。


验收标准:


视觉对位重复精度:≤±1μm。


识别成功率:≥99.5%。


对位时间:单次对位时间<1.5秒。


4.3切割工艺能力测试(核心测试)


测试条件:使用标准测试片和全新刀片,按照预设的优化切割参数(主轴转速、进给速度、切割深度等)进行网格化切割。


验收标准:


切割宽度(刀痕宽度):与实际使用刀片厚度相比,增量≤15μm(例如,使用50μm厚刀片,刀痕宽度≤65μm)。


切割垂直度(Bow):≤3μm。


切割深度一致性:同一条件切割,深度变化量≤±3μm。


崩边尺寸(Chipping):


正面崩边(TopChipping):≤10μm。


背面崩边(BottomChipping):≤15μm。


(注:具体标准可根据材料类型调整,如蓝宝石要求更严)


无裂纹、无分层:在显微镜下观察,切割道及芯片边缘无可见微裂纹和材料分层现象。


残厚均匀性:若有划片要求,残厚不均匀性≤±5μm。


4.4软件与控制系统测试


测试方法:全面操作人机界面软件,测试所有功能模块。


验收标准:


功能完备性:地图导入、配方管理、自动对位、路径规划、模拟仿真、数据记录、报警日志等功能均正常运行。


操作友好性:界面直观,逻辑清晰,易于操作员学习和使用。


通信稳定性:与上下位机、MES系统(如配置)通信无中断、无错误。


4.5可靠性与稳定性测试


测试方法:进行不低于72小时的不间断连续生产测试(可间隔进行),模拟“三班倒”生产模式。


验收标准:


无故障运行时间:测试期间,无因设备本身原因导致的重大停机(≥10分钟)。


性能一致性:测试开始、中间和结束时,抽取样本进行切割质量检测,各项工艺指标均需满足4.3条款要求,无显著衰减。


良品率:在整个稳定性测试周期内,使用标准测试片计算的切割良品率≥99.0%。


4.6安全与环保测试


测试方法:检查所有安全互锁功能(如防护罩、急停按钮、气压/水压检测),并测量设备排放。


验收标准:


所有安全互锁功能100%有效。


冷却水系统无泄漏。


废气/废水排放(如有)符合当地环保法规。


5.验收流程


1.预验收:在供方场地完成所有测试项目,双方确认数据并签署《预验收报告》。


2.现场安装与调试:设备运抵需方场地,完成安装、水平校准和基础调试。


3.最终验收:在需方现场,使用需方提供的实际生产材料,重复进行至少8小时的稳定性测试和关键工艺能力测试。所有指标合格后,双方签署《最终验收报告》。


6.附件


设计规格书


测试数据记录表


预/最终验收报告模板


FAQ(常见问题解答)


Q1:如果在测试过程中发现某项指标(如崩边)偶尔超标,应如何处理?


A1:首先,这属于常见现象。处理流程应为:1)立即暂停测试,记录当前所有工艺参数和环境条件。2)进行原因分析,可能的原因包括刀片磨损、参数不匹配、冷却水流量不稳、材料本身差异或设备瞬时振动。3)进行针对性验证,例如更换新刀片、微调参数后重新进行小批量测试。4)如果问题复现且与设备强相关,则需与供应商共同排查机械结构或控制系统是否存在潜在缺陷。偶尔超标通常可通过工艺优化解决,但系统性或重复性的超标则可能构成设备不接受的依据。


Q2:视觉对位系统对测试环境的光线有要求吗?


A2:是的,要求非常严格。划片机的视觉系统通常自带同轴光或环形光照明,以减少环境光干扰。测试时,应避免强烈的侧向自然光或车间顶灯直射镜头和样品表面,否则会造成图像过曝、对比度下降,导致对位失败或精度降低。建议在光照可控的洁净室内进行测试,或为设备加装遮光罩。稳定性测试中也应模拟日常光照变化,以检验视觉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Q3:验收标准中的“良品率”是如何定义的?具体计算哪些缺陷?


A3:在本标准中,“切割良品率”特指由划片机直接造成的缺陷所影响的芯片比例。计算公式为:[(总切割芯片数-缺陷芯片数)/总切割芯片数]×100%。缺陷通常包括:崩边尺寸超标、出现宏观裂纹、芯片分层、切割位置偏差导致芯片尺寸不良、以及因切割问题导致的芯片破损。需要注意的是,来料本身的缺陷(如晶圆本身裂纹)不应计入划片机的责任。


Q4:为什么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稳定性测试(如72小时)?短短几小时的测试不足以证明性能吗?


A4:短期测试主要验证设备的“峰值性能”,而长时间稳定性测试旨在暴露“潜在问题”。连续运行可以检验:


热稳定性:长时间运行后,主轴、导轨、丝杠等部件是否会因温升产生热变形,影响定位精度。


系统可靠性:软件是否会因内存泄漏而变慢或崩溃,电气元件连接是否牢固,机械部件在疲劳应力下是否稳定。


工艺一致性:验证在模拟真实生产节拍下,设备能否持续输出高质量产品。许多间歇性、潜伏性的问题只有在长期运行中才会显现。


Q5:作为使用方,在验收过程中最重要的监督重点是什么?


A5:使用方应重点关注以下三点:


1.数据的真实性与可追溯性:确保所有测试数据是现场实测、实时记录的,而非使用预先准备好的“完美数据”。要求保留关键的测试样品和完整的原始数据记录。


2.使用自身材料的工艺匹配度:设备在供应商处用标准片测试完美,不等于能切好你的特定产品。最终验收阶段,必须使用自己未来要量产的典型材料进行测试,这是验收的核心环节。


3.操作与维护的便利性:在测试过程中,让自家的操作和维护工程师深度参与。评估日常换刀、对位、编程、清洁保养等操作是否便捷。一个设计良好、易于维护的设备,其全生命周期的总成本会更低。


推荐新闻

在线客服

提交信息,免费获取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