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7-1218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食品包装袋打标卫生安全要求

来源:博特精密发布时间:2025-10-01 10:30:00

食品包装袋打标卫生安全要求


食品包装作为食品的“外衣”,是保障食品安全、防止二次污染的最后一道屏障。随着激光打标、喷墨打印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包装袋上清晰、永久地标识生产日期、批号、溯源信息等已成为法定要求和行业惯例。然而,打标过程本身若控制不当,也可能引入新的安全风险。因此,食品包装袋的打标环节必须遵循严格的卫生安全要求,确保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的产品是安全可靠的。



一、 法规与标准依据


所有打标活动首先必须符合国家及地区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在中国,核心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其中明确规定了食品包装材料、容器、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具体标准包括:


GB 480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用品通用安全要求》:规定了所有食品接触材料的基本要求。


GB 3160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用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对生产环境、人员、设备、工艺等提出了详细的卫生管理规范。


相关的产品标准,如GB 968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用品用添加剂使用标准》,对打标油墨中可能使用的添加剂有严格限制。


企业应建立基于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原则的预防性管理体系,将打标过程识别为潜在的关键控制点,并进行有效监控。


二、 打标材料的安全性要求


打标材料(如油墨、色母、激光反应物)是卫生安全的核心。


1. 成分合规与迁移限制:打标材料必须由允许用于食品接触材料的物质组成,其成分不得含有重金属(如铅、镉、汞、铬)、有毒有害溶剂等。更重要的是,在预期的使用条件下(包括常温、高温、高湿、油脂等),打标图案中的物质向食品中的迁移量必须低于法规规定的限量,确保不会影响食品的感官特性或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2. 附着力与抗磨损性:打标标识必须具备优异的附着力,能够抵抗运输、搬运过程中的摩擦、刮擦,防止标识脱落、模糊。脱落的碎屑可能直接污染食品,造成物理性危害。


3. 耐化学性与稳定性:标识应能耐受可能的冷凝水、油脂或食品本身微成分的侵蚀,不发生溶解、褪色或向食品中转移。


三、 打标工艺过程的卫生控制


1. 打标位置的选择:打标位置应精心设计。严禁在包装袋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内表面进行打标。最佳位置是外表面或复合包装的层间(确保外层材料能有效阻隔)。同时,应避开封口线区域,以免影响封口强度或导致油墨渗入封口内部。


2. 打标设备卫生:打标设备(如喷码机喷头、激光机镜头、传送带)必须易于清洁和消毒,结构上不应有卫生死角。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防止润滑油等污染物泄漏至包装袋或食品区域。对于使用油墨的系统,需确保供墨管路密封良好,无滴漏风险。


3. 生产环境与人员卫生:打标工序应在洁净、干燥的环境中进行,与原料处理、内包装等区域有效隔离,防止交叉污染。操作人员需遵守食品生产卫生规范,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帽、手套,并定期进行健康和卫生知识培训。


四、 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管理


1. 来料检验:必须对每批次的包装袋和打标材料进行严格的进货查验,索取供应商的合规声明和检测报告,必要时自行送检,确保其符合食品级要求。


2. 在线监控与检验:在生产线上,应定期检查打标效果的清晰度、完整性和位置正确性。同时,要将打标过程的卫生状况(如设备清洁度、环境温湿度)作为日常点检项目。


3. 可追溯性:完善的追溯体系至关重要。一旦发现某批次的打标材料或包装袋存在安全隐患,必须能够迅速、准确地追溯至所有使用该批物料的成品,并实施有效召回。


结论


食品包装袋的打标绝非一个简单的“打印”动作,而是一个关乎消费者健康的系统工程。它要求企业具备高度的责任意识,从法规理解、材料选择、工艺设计到生产管理,建立起全方位、无死角的安全管控体系。只有将卫生安全理念贯穿于打标作业的每一个细节,才能真正发挥其提供信息、保障安全、维护品牌声誉的积极作用,让消费者买得明白,吃得放心。随着技术的发展,使用更安全、更环保的激光打标等无接触、无耗材技术,将是未来保障打标卫生安全的重要趋势。


推荐新闻

在线客服

提交信息,免费获取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