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7-1218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电池激光焊接工艺流程

来源:博特精密发布时间:2025-11-07 11:12:00

激光焊接作为现代精密制造的核心技术,因其能量密度高、热影响区小、加工精度高、易于自动化集成等显著优势,已成为动力电池、3C消费电子电池等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工艺。它直接关系到电池模组的连接可靠性、安全性和一致性。其完整的工艺流程环环相扣,严谨而精密。



一、焊前准备阶段


1.来料检验与清洁:


这是确保焊接质量的第一道关卡。待焊接的电池电芯(如圆柱、方形或软包电池)、连接片(通常为铝或铜材质)、盖板等部件必须经过严格检验,确保尺寸、平整度、清洁度符合要求。任何微小的油污、氧化物或粉尘都会在高温下气化,产生气孔、飞溅,导致虚焊或炸火,严重影响焊点强度和导电性。因此,通常需要采用酒精、丙酮等溶剂进行超声波清洗,并确保在洁净环境中进行后续操作。


2.精确定位与夹紧:


采用高精度的治具(夹具)将电池与连接片等待焊工件固定在预设位置。夹具的设计至关重要,它必须保证工件之间的装配间隙极小(通常要求小于0.1mm),并且紧密贴合。不良的配合会产生间隙,激光能量无法有效熔化工件,极易形成焊接不连续、咬边等缺陷。同时,夹具的压紧力需适中,既要防止工件移动,又不能压伤电芯。


3.工艺参数设定:


根据被焊材料的材质(如铝-铝、铝-铜、铜-铜)、厚度以及焊接需求(如密封焊、深熔焊),在焊接控制系统中预设一套最优化的工艺参数。这包括:


激光功率:决定输入能量的大小。


焊接速度:影响热输入和熔深。


脉冲频率/波形:对于脉冲激光,波形控制能量释放方式,影响焊缝成型。


离焦量:激光焦点相对于工件表面的位置,正离焦或负离焦会显著改变光斑大小和能量密度,从而控制熔深和焊缝宽度。


保护气体及流量:通常使用高纯氩气,从侧向吹向焊接区域,用以隔绝空气,防止金属在高温下氧化、产生飞溅,并保护激光镜头不被污染。


二、焊接执行阶段


1.焊缝寻址:


通过机器视觉系统(CCD相机)对工件的实际位置进行拍照定位,并与预设的理论坐标进行比对补偿。这消除了因治具或来料本身的微小偏差导致的焊接路径错误,确保每一道焊缝都精准落在预定轨迹上。


2.激光发射与焊接:


控制系统发出指令,激光器发出高能激光束,通过振镜或机器人运动系统,精确扫描到工件接合部位。激光能量被金属表面吸收,瞬间使局部金属熔化并形成一个熔池。随着激光束的匀速移动,熔池随之向前推进,并在后方冷却凝固,形成一条连续、均匀、美观的焊缝。


在此过程中,实时监测系统(如PSD光斑追踪、熔深监测等)会持续工作,对焊接过程中的等离子体、反射光等信号进行采集分析,一旦发现异常(如穿孔、未焊透),可立即反馈给控制系统进行报警或参数微调。


三、焊后处理与检验阶段


1.初步清洁与冷却:


焊接完成后,工件会在治具上短暂停留自然冷却,使焊缝金属完成结晶。有时会使用气枪吹除焊缝表面附着的少量烟尘和溅射物。


2.质量检验:


这是保证产品出厂质量的最终环节,通常采用多种方式结合:


外观检验:通过肉眼或自动化视觉检测设备,检查焊缝表面是否连续、均匀,有无裂纹、咬边、凹坑、过度凸起、飞溅等明显缺陷。


无损检测:


密封性检测(气密性检测):对于电池盖板等需要绝对密封的部位,使用氦质谱检漏仪进行检测,确保无泄漏。


X射线检测:利用X光透视焊缝内部,检查是否存在气孔、裂纹、未熔合等内部缺陷。


破坏性检测(抽检):定期对生产线上的样品进行抽检,通过进行撕裂试验、金相分析、拉伸剪切测试等,定量地分析焊缝的熔深、熔宽以及力学强度是否达标。


3.数据追溯:


整个焊接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如功率、速度、能量等)和检测结果都会被记录并绑定到该电池模组的唯一编码上,实现全生命周期的质量追溯。


总结


电池激光焊接工艺流程是一个集机械、光学、自动化、材料科学于一体的系统性工程。从严谨的焊前准备,到精准的焊接执行,再到全面的焊后检验,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只有对每个细节进行严格控制,才能生产出安全、可靠、高性能的电池产品,为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等高端应用领域提供坚实的动力核心。


推荐新闻

在线客服

提交信息,免费获取报价